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您的网站名称官网!
新闻资讯

服务热线400-123-4567

公司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艺术留学,如何准备作品集?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5-01-08 06:26:22点击:

  申请艺术留学时,作品集是必不可少的材料,它是申请者的个人作品合集。通过作品集,申请者可以展现自己设计理念和专业能力,学校则可借此考量申请者的水平。

  那么,什么样的作品集能打动学校的招生官?准备过程中都有哪些技巧?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留学生和艺术教育专业人士,邀请他们为计划申请艺术留学的同学答疑解惑。

  

  作品集为自己代言

  “每个作品都是作者为自己代言。”陈冉是荷兰皇家艺术学院的大一学生,目前就读于室内建筑和家居设计专业。高中毕业后,陈冉向心仪学校提交了作品集,并顺利通过面试,开始留学生涯。“我申请时的作品集里有多个家居设计作品,每一个在呈现时都包含调研、构思、草图、模型、成品、场景图6个部分。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品集,不需要过多的文字解释,图片本身有很强说服力,能阐述出我是如何做出这个作品的。”

  “作品集相当于视觉日志,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现,例如视频、音频、绘画、油画、雕塑,等等。”伦敦艺术大学北京招生办公室市场总监刘振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品集最重要的是展示申请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潜能和好奇心,体现出较为鲜明的个人特性。“通过作品集,我们可以看到申请学生如何进行调研,以及如何拥有自己的创意概念,并对概念进行选择、提炼、发展并最终化为成品。”

  “作品集本身作为一个内容集合体,是有目标读者和观众的。”谈到优秀作品集具备的特点,有着多年艺术留学领域工作经验的汉艺国际教育董事长助理夏梦海说,“一套优秀的艺术留学个人作品集,需要从内容的不同角度体现出创作者的综合能力,比如基础创意、设计研究、结果表现等。除此之外,良好的叙事性、令人惊喜的表现方式也是优秀作品集的必备因素。”

  展现艺术创作热情

  如何在留学申请时,让自己的作品集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除了在作品中展现对专业的浓厚兴趣,还要在面试中阐述作品价值。

  “作品集主要展示的是自己的想法,教授想要知道学生是否对这个专业足够热爱。除了专业技能,思想与热情也非常重要。”顾珂羽是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舞台美术专业的大二在读学生,申请学校时,她的作品集展示了为话剧《茶馆》设计舞台的全过程。

  “茶文化是我们的特色文化,《茶馆》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云变幻。我对经典的《茶馆》剧院舞台进行了艺术设计,通过运用红、黄两种颜色,延续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这两种颜色不仅宏伟大气,也勾勒出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氤氲着古色古香的味道。在作品集中,我还加入了一些我平时的舞台手稿绘制练习,向招生人员展示我对专业的喜爱和学习热情。”

  面试时,学生也常常会被问及作品集相关的问题,学生务必要围绕作品集进行充分准备。“我向面试官介绍了作品的历史背景,他们很感兴趣,提了不少问题。比如,我有没有现场看过《茶馆》、感受如何、对当时的舞台设计有什么看法,等等。”顾珂羽回忆说。

  关于如何在面试时更好地介绍自己的作品集,夏梦海建议,学生要对创作内容烂熟于心,尤其是专业名词等千万不要出错。毕竟,如果自己都无法阐明自己作品的创作价值,则很难获得面试官的信任。

  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艺术创作的灵感是宝贵的,如何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巧思妙想,从而使作品更加立体有深度?

  “一个创作者经历过的艺术创作、设计项目越多,作品集的内容就会越丰富。”夏梦海说,“寻找相关实习能够丰富自己的设计经验,锻炼能力。另外,要记得随时收集、保存自己的创作想法,比如拍照、录制视频,都是非常实用的做法。”

  在刘振坤看来,除了经常记录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新闻等材料,以及走访、参观展览、艺术画廊和博物馆等,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除此之外,要对周遭事物和日常生活保持好奇心,注意观察社会生活,输出有价值的思考,从而获取自己的作品概念和主题。对于设计,了解材料的特性,尝试多种材料也能有新的发现。

  “我在申请的作品集中表达了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陈冉正是将生活中的观察融入了作品设计中,“针对一些木材浪费的情况,我专门制作了一把椅子。如今,人们常常追求完美无瑕的家具,却忘记了就算是不完美的木材,同样也是大自然的馈赠。”

  “我选用带有疤痕和裂纹的木头,用环氧树脂填充了残缺部分,让这块原本不能继续使用的木材得到‘重生’。其中,木材连接部分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木艺——打木榫。经过打磨、组合、上桐油再自然风干后,椅子便制作完成。大自然的美不是一个死板的公式,而人也是这样,保持个性,接受不完美,我们或许会收获一份别样惊喜。”陈冉说。

  来到韩国首尔大学已近两年,在这段学习生涯中,陪伴我最久的是学校的中央图书馆。每天早晨,我戴上耳机,伴着朝阳走出宿舍,一路步行,到达首尔大学图书馆,找到预约好的自习室位置,开始一天的学习。就这样,当晚霞渐渐坠入远处群山,夜色渐浓,我再收拾书本,踏着皎洁的月色回到宿舍。

  在近两年的留学生涯中,这是我每一天的真实写照。因为疫情,学校的大部分课程都改为线上。所以,相比学院,功能更加齐全、空间也更加宽敞的图书馆是我日常学习的首选之处,而图书馆的几处小天地,也成为了我的心灵栖息地,给予我安宁、踏实之感。

  中央图书馆的新楼自习室见证着四季的变化,也见证了我的汗水和成长。初来乍到,我便爱上了落地窗旁的位置。坐在这里学习,累了就望一望窗外,看到优美的景色,心中的疲倦和烦闷便一扫而光。窗外之景,随季节更迭而不停地变换着颜色。其实,学习与研究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每当学期初读课程相关论文时,我总是懊恼自己懂得不够多,不能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但随时间流逝,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不知不觉,我在读论文时越来越流畅,也能更精准地把握文中提出的观点。在四季之景变化的同时,我也在一点一点地成长,在静默中变得更好。

  另一方天地则是中文资料室,在异国他乡,这片充满浓郁中国气息的藏书区给我归家之感。资料室三面环书,从中国“远道而来”的各种专业书、小说集、文学读本、旅行册子等填满了书架。疫情期间,回国没有以往那么方便,但至少还有这里,能让我一瞬间像回到了国内,这种温暖的感觉激励我更加努力,争取早日学成归国。

  最后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便是中央图书馆的一层展示厅。这里定期举办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展览,有时是珍贵的古籍、古董展示会,有时是画家们的主题作品展,有时则是著名学者的观点展。历史、文学、艺术、国际关系等多领域的展览总能为我打开新知识的大门,拓宽了我的眼界。每天踏入图书馆的时候,我总会先望向展示厅,看看有没有新的展览。去年秋季举办的名为“庄子——乘物以游心”的主题画展让我印象深刻。首尔大学美术学院的博士们用现代绘画展示了庄子《逍遥游》和《人世间》中的“乘物以游心”美学精神,是艺术与哲学的巧妙结合,画作富有感染力,我深深地领会到了艺术中无穷无尽的创造性。

  于我而言,中央图书馆是让我于静默中蓄力的一片天地,在这里,有酸甜苦辣,有数不完的宝贵回忆。我在这里不断获得能量,也享受在这里的每分每秒。

  (作者系韩国首尔大学韩国学专业在读硕士)

  加拿大去年接收45万名国际生

  中国留学生人数居第二

  据加拿大综合报道,加拿大在去年共接收45万名国际留学生。其中,印度位居国际学生生源国首位,中国位居第二位。

  而在去年接收的45万人中,仅7月至8月就有超过20万人。这是由于大批学生申请留学签证,以赶上2021—2022学年入学。这一人数几乎与加拿大2015年全年接收学生人数相近。

  此外,截至去年底,持有学生签证的在加居留者超62万人,几乎追赶上2019年底的64万人。在2020年底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加留学生人数一度下降至53万人。

  去年,加拿大接收了21.74万印度留学生,约占国际学生总数35%;中国留学生人数为10.52万;法国留学生人数为2.66万,位居第三。

  除了入境限制有所放松之外,加拿大放宽“毕业后工签制度”也是吸引留学生的原因之一。工签可以帮助留学生在毕业后留加工作一段时间,获得工作经验。

  

  新冠肺炎疫情

  使入境新西兰留学生骤减

  根据新西兰移民局的数据显示,目前留在新西兰的留学生不足1.2万人,比新冠肺炎疫情前减少了约4万人。

  然而,根据奥克兰大学2021年度报告显示,该校去年入学的学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其中包括5391名外国学生,比2020年增加了500人,仅比疫情前的2019年减少了63人。

  新西兰移民局表示,目前在新的11800名留学生中,有一半的学习签证将于今年到期。从4月12日起,新西兰将为5000名国际学生提供特殊入境豁免,以使他们能够进行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的学习。尽管新西兰多所学校都希望尽快完全开放边境,但新西兰相关官员表示,签证处理目前无法应对这样的需求。

  (来源:中国侨网)

  翻开《西游记》,第一回写道,“漂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这也曾被认为是“漂洋过海”的出处,后来,逐渐被人们用来形容去异国他乡或远行。

  对我来说,漂洋过海意味着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第一次独自搭乘28小时的飞机来到陌生的城市。忐忑又兴奋,期待又紧张,一切都好像梦一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已到达另一个国家、另一座城市了。

  仰望同一片天空,风景却大不相同。一边是白天,一边是黑夜;一边天气渐暖,一边仍带些萧瑟。

  后来,我开始慢慢习惯了时差和生物钟与国内不同的生活。清晨照进房间的第一抹阳光、匆匆出门赶公交的身影、马路对面交错而行的小火车、飞机划过天空留下的小尾巴……还有傍晚的落日余晖、深夜房间内亮着的台灯、灯光下独自读书的背影,这些都汇成了我生活的点点滴滴,是我留学留下的痕迹。从陌生到熟悉,从小心翼翼到轻松自在,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出国前,即使我曾努力做好万全准备,以迎接新生活的到来,但意料之外的事仍在不断发生。不得不承认,意外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会无法预测地、悄悄地降临在我们身边。刚来的时候,我认真做好功课购买的手机卡不适配,打不了电话,我不得不“失联”几天;原本看好的房子,家具出现了问题,我不得不一个人去买新家具;床垫也被之前的租客带走了,我又自己背回来了几十斤的大床垫;家里的事忙活完,手机又出现了问题,我跑遍半个城市去找修手机的地方……

  那是我最慌乱无助的一段时间,然而,当我把麻烦事一个个解决的时候,成长便不期而遇了。我开始了新的学业生涯,在学校里度过了快乐的学习时光,拥有了许多与同学朋友在一起的难忘时刻。我们一起讨论作业、一起去图书馆读书、一起去博物馆看展、一起打羽毛球……美好的时光总嫌短暂,但记忆却是那么深刻。一起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仿佛发生在昨天。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记忆不断翻新,但我的回忆仍不住地盘旋。

  抽屉里积攒的月票越来越厚,代表着我离回家的日子又近了些。还未寄出的礼物,是为了下次见面时亲自送出;还未曾到过的地方,是为了下次与家人一同前往。和父母之间的通话、发送的文字,虽不足以表达我们对彼此的思念,但每句话的温度却不曾改变。仿佛,父母一直都在我身边,他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家乡是我最好的港湾。

  抱着对世界的好奇心来到异国他乡,为的是认识新的世界。新的环境、新的事物带给我不一样的体验,也给了我新的收获。或许,这就是成长之路吧。

  (寄自匈牙利)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标签: 作品 学生 留学生 艺术

平台注册入口